taitou
首页 > 医学研究 > 基础医学离临床应用有多远

基础医学离临床应用有多远

时间:2017/12/19 浏览次数:477

在我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实现产业化不到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不足8%。医学史上浩瀚如海的研究论文,真正应用到临床的数量微乎其微。如何把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疾病的诊治上去,再度成为近日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上海消化疾病转化医学高峰论坛”的中心话题。

 

转化医学异军突起冲破屏障

 

与会专家指出,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特别是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基础研究和临床间的屏障越来越大。而应运而生的转化医学的任务就是减少基础研究和临床间的障碍,架起基础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间的桥梁,使得基础科学的成果能及时为临床所用,同时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及时反馈给基础研究者,引导其研究方向,最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正因为此,转化医学的意义及价值已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重视,各国开始制定实施各种计划,鼓励发展转化医学。”据介绍,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至今,美国已有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杜克等名校在内的338所大学和医学院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或临床转化科学中心,正在以每年2亿-5亿美元的资助力度推进转化医学研究,而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及相关中心的成立,尚处于星星之火的状态。

 

多学科联合求解转化难题

 

据介绍,转化医学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才短短几年时间,但其迅速发展的趋势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作为一个新的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要得到发展并逐步成熟,并最终推动其他领域的进步,要经过很长的积累过程,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相互交流和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转化医学的作用。

新成立的“同济大学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促进转化的基地。该中心依托十院消化内、外科及大学基础研究的实力,致力于构建较高水准的临床、科研双向转化的应用基地,同时构建新的学科群,组建以“疾病”为中心的内、外科医生“共治”的新模式。中心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多学科联合的模式来解决临床问题,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通力合作;同时通过实验室问题的解决来帮助临床问题的解决,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使研究成果能高效地转化为临床应用。

 

“这一实践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条推动医学进步的必由之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诊疗方面的新手段、新措施将不断涌现,从而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全社会的医疗水平。”十院院长、消化科专家王兴鹏教授强调说。

 

 

】 【顶部】 【返回

服务邮箱:guoyidashi@163.com  查询和举报邮箱:bjtdzy@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9025938号-2

版权所有:泰斗中研国际医药研究院

主管单位: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  指导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