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补水防“热病”
时间:2020/8/1 浏览次数:276
摘要:虽已立春,但不少地区仍然是寒流频袭,大风低温天气多见,很多老年人闭门不出,时间一长,各种不适症状就出现了,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甚至频繁地发生上呼吸道...
虽已立春,但不少地区仍然是寒流频袭,大风低温天气多见,很多老年人闭门不出,时间一长,各种不适症状就出现了,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甚至频繁地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这些都是通常所说的暖气病所导致的,也有人将其称为热病。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田浩君医生了解到,居室长时间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以至于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而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体内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田医生指出,既然暖气病是干燥缺水所致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为机体补充足量的水分,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但实际上,这种补水方法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人来说效果并不好,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补水。
饮食补水效果更好 除了饮水,通过吃的食物补水效果更好,比如早上喝一碗热腾腾的粥,不但有利于消化、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相比直接吃干的面包、馒头等能补充更多的水分。除了粥以外,如果早上还能再增加一杯热豆浆或一杯热牛奶,或者晚上增加一碗汤,在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能够增加摄入营养素的种类。另外,也要多吃一些蔬菜,如菠菜、卷心菜、韭菜、白萝卜、空心菜等。多吃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充足的膳食纤维能有效保留肠道中的水分。
通风换气增加湿度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同时也保证了室内的湿度,同样能够起到补水的作用。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一般来说,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也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增加电解质最“解渴” 很多人出现干燥症状后,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会使人体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人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再次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因此,补水不宜饮用大量纯净水,这样反而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也可加入少量糖、盐制成糖盐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同样能起到补充电解质的作用。
运动也能起到补水作用很多人认为人在运动之后会丢失水分,尤其担心出汗会加重干燥症状。实际上,人体在充分运动时,骨骼肌会产生高量的热能,同时人体的物质代谢也会不断增强,体内的代谢物也会不断产生并且不断增多,此时如果科学补充水分,能更有效地改善黏膜的干燥状态,为机体补水。运动之前30分钟左右应先补水300~500毫升,在运动的过程中再补水100~ 200毫升。运动过程中切忌一次性大量补水,以免加重胃肠及心脏的负担。运动之后根据需要补水,出汗较多者注意对钾、 钠、镁的补充。
上一篇:原地踏步走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肥吗?
下一篇:胃热的症状 学会8个中医偏方轻松治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