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tou
首页 > 医学交流 > 中国与印度 的医学交流

中国与印度 的医学交流

时间:2017/12/19 浏览次数:1217

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就派副使到达印度,并把中医药学传入了印度。南北朝时,中印佛教僧侣往来频繁。中国求法印度的僧徒大都精通中医药学。如公元6世纪,敦煌高僧宋云就向印度人介绍了华佗的医疗事迹。唐代僧人义净曾在印度居住二十年,用中医药学为印度人诊治疾病,并介绍、宣传中医药学,如本草学、脉学、延年益寿术等知识,促进了中印医药学的交流。

 

中国向印度传入药物的时间较早,品种也较多。如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被印度人誉为“神州上药”。中国与印度的交通主要是海运,通过海运的药物贸易也十分兴旺,不少药物传入印度后,又再传入阿拉伯地区。如13世纪阿拉伯药物学家伊本·巴伊塔尔《药草志》中就提到印度有一种叫使君子的药物,来自中国,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地区,是驱小儿蛔虫的良药。

 

最早将印度医学传入中国的是古安息国王子安世高,其人既为高僧,又为名医,于东汉末年来到中国传播教义,译有印度医书《人身四百四病经》、《人病医不能治经》。南北朝时,印度医药随佛教书籍传入中国,到中国的印度人也大多懂得医术,唐时有印度医生来华行医。鉴真大师就曾请印度医生治疗眼病。713年,婆罗门僧人曾向唐明皇献长生药仙茅方。在《外台秘要》、《千金方》等医书中收录了印度的方药和治疗方法。如阿伽圆方、耆婆治病丸、耆婆治恶病方等十余首方剂及天竺按摩术、天竺经论眼等治疗方法。

 

安世高大师

自南北朝开始,历代都有印度的药物如阿魏、诃黎勒、郁金香、豆蔻、龙脑香、丁香、乳香、木香、蔷薇水、石蜜、犀角等,或通过馈赠,或作为贡品,或成为贸易商品传入中国。古印度医学传入中国后,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医家曾试图用印度医学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相汇通的观点,阐明中医学理论。

 

古印度医学病理学的主要内容“四大”说,成为了古代尝试进行中印医学汇通的医家解释病理的基础。

 

古印度名医耆婆关于天下物类皆是灵药的观点,自从被孙思邈引进中国医学之后,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印度医药学传入中国后,尽管有些医家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与汇通的尝试,但古印度医学理论没有对中医药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只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中医药学。古印度的药物则成为了中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大都收录到了唐朝以后的历代本草著作中,并完全被中医药化了。

 

】 【顶部】 【返回

服务邮箱:guoyidashi@163.com  查询和举报邮箱:bjtdzy@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9025938号-2

版权所有:泰斗中研国际医药研究院

主管单位: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  指导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