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分型与防治
肺癌的分型与防治
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型,小细胞肺癌通常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开始扩散,并且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多进行放疗、化疗而非手术治疗,但小细胞肺癌在治疗后很容易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是最为常见的肺癌类型。它主要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三类,非小细胞肺癌对于传统放化疗敏感性较差.
肺癌种类详述
一、按组织学分类
1.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多见于老年(老年食品)男性(男性食品),与吸烟关系非常密切。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常早期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鳞癌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多,5年生存率较多,但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
2.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轻,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居中央型肺癌。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又可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几种类型,其中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高生长快,而且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3.腺癌:女性(女性食品)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粘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25%。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可循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富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和骨,更易累及胸膜而引起胸腔积液。
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状结构,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常含有粘液,核大、染色深,常有核仁,核膜比较清楚。
4.肺泡细胞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或细支气管腺癌,部位在肺野周围,在各型肺癌中发病率最低,女性比较多见,一般分化程度较高。生长较慢,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而不侵犯肺泡间隔,淋巴和血行转移发生较晚,但可经支气管播散到其他肺叶或侵犯胸膜,肺泡细胞癌在形态上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类,前者可以是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后者形态类似肺炎病变,范围局限的结节型手术切除疗效较好。
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肿瘤称为周围型,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肺癌怎样扩散和转移
1、直接扩散 2、淋巴转移 3、血行转移
如何诊断
1、 影像学:X线、CT、MRI等;
2、 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3、 纤维支气管镜
4、 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
5、 超声诊断
6、 放射性核素诊断
7、 免疫及血清学诊断
中医对肺癌的诊断
中医诊断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确认,肺癌的发病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进行诊断,人体的肺是经乃以肺为,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本经穴位有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按照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寅时,就是凌晨3点到5点,在肺出现问题最早期时,病人必然会在这段时间自然无由地醒过来,然后必须等到5点以后才能回睡,而且是每天都如此,这样持续出现一年左右之后即出现咳嗽不止,而且痰为淡白色,呈泡沫状,这就已经是肺癌初期了。中医的判断比西医约早两年。如果于此时下手治疗,制敌于机先,当然会赢,这就是“上工治未病”之时。一般早期肺癌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早期可有咳嗽、气急、痰中带血等类似结核的症状,其次肺外症状也应该注意。
男性乳房肥大男性肺癌患者,约有10%-20%出现乳腺肥大,有单侧肥大,但多数为双侧肥大,而且这种症状出现时间比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气促等肺部症状早一年左右。这是因为某些肺癌细胞能分泌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这种激素可引起乳腺组织增生,使乳房肥大。
肩背痛肺周围型肺癌常向后上发展,侵蚀胸膜,累及肋骨和胸壁组织,从而引起肩背痛。这类患者很少有呼吸道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肺癌脑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突然昏迷、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因肺部症状不明显,常误诊为血栓、脑肿瘤。
骨关节症状此类症状较为多见。由于肺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的内分泌激素(异源性激素)、抗原和酶,这些物质运转作用于骨关节部位,而致骨关节肿胀疼痛,常累及胫、腓、尺、桡等骨及关节,指趾末端往往膨大呈杵状指,X线摄片检查可见骨膜增生。
声音嘶哑肺癌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可使声带肌麻痹而致声音嘶哑。由于肺癌的转移灶在早期即可出现,并且转移灶有时长的比原发灶快,因此转移灶的临床表现可先于原发灶出现。
【阴虚毒热】
主证: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气短胸痛,心烦寐差,或低热盗汗,口干便干,或咽干声哑,脉细数,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白。
治则:养阴清热,解毒化瘀。
处方:慈丹系列药物
方药:枳壳,降香,紫草,瓜蒌,桃仁、杏仁,干蟾皮等。
【气阴两虚】
主证:干咳少痰,咳声低弱,痰中带血,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不欲多饮,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虚阴亏,湿热内蕴。
治则:益气养阴,清化痰热。
处方:慈丹系列。(具体用药须辨证论治)
方药:生黄芪,北沙参,瓜蒌,天冬、麦冬、白术、杏仁、川贝各、五味子等。
【脾虚痰湿】
主证:咳嗽痰多,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
治则:益气健脾,理气化痰。
处方:慈丹系列。(具体用药须辨证论治)
方药:白术、陈皮、杏仁、贝母、半夏各,茯苓、扁豆各,白花蛇舌草、生苡仁,白术等。
【肺肾两虚】
主证:咳嗽气短,动则喘促,咳嗽无力,胸闷腹胀,面色白,腰膝酸软,身倦乏力,自汗便溏,肢凉畏寒,脉沉细无力,舌质偏淡,苔白或白腻,右寸、尺脉弱。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解毒。
处方:慈丹系列。(具体用药须辨证论治)
方药: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五味子,补骨脂,炮姜,制南星,生晒参,仙茅等。
临床辨证加减用药:肺癌证型复杂,合并症多,故应随证加减用药。
综述:治疗肺癌,单一的服药方式,不是治疗的最佳方式,应该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能状况,采用多组合、多靶点、外渗内透,使药物直达病灶;对晚期癌症,身体较为虚弱的病人,必须注重扶正祛邪,重养其精,提高免疫,增强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诱导体内抗癌因子发挥作用。
癌症病人,不妨试一下本人的通用方剂:生晒参30g(太子参60g) 半枝莲60g 白花蛇草80g 冬瓜皮30g 香菇120g 生黄芪60g
上方药味为一剂,水煎三次,共得药液1000毫升,每次服用100毫升,每日服用4次,平均6个小时服用一次,服完后休息半日,接着用第二副,10天后看效果。
其他疗法与方剂,属于秘方,不便登载,敬请谅解!
中国医疗专家团 专家:杜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