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健康:中午吃饱犯困,晚上吃多难眠,是真的有道理!
“午休”这个东西,是真的有道理!
毕竟现代年轻人总是吃完午饭就犯困,晚上吃完宵夜,就睡不着,原来是真的有原因。
小壹今天就和你说说,为什么中午吃饱了犯困,晚上吃多了难以入眠。
从中医的角度看:
中午吃饱犯困是阳气被消耗
晚上吃多了难以入眠是是血难归于肝
为什么呢?小壹今天就给你讲解一下。
“吃饱了就睡”,这是对身边懒惰者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批评”。
一吃饱就犯困的生理现象,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因时而异的,表现在中午吃完午饭后犯困,晚上吃完晚饭特别是吃夜宵后,反而变得异常精神。
同是吃饱饭,两个时间段的表现为何截然相反?
中医从阴阳消长平衡理论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晚上吃多了,难以入眠?
《素问·逆调论》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也”。这句话解释了晚餐之后难以安眠入睡的原因。《黄帝内经》中又存在“阳入于阴则寐”“卧则血归于肝”的理论,意思是说,夜晚本应是阳入于阴、阳气潜藏的安卧睡眠时段。
中医说:“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但当我们晚餐吃得很饱或吃夜宵后,胃里存留下了大量食物。此时胃会司其受纳腐熟水谷之职,也就是胃正准备在工作。人体气血被调动协助运化,阳气由此振奋,而本应“归于肝”的血也在脉中游走,扰乱了“阳入于阴”“血归于肝”的生理过程,最终导致晚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然而为何午餐后犯困呢?
《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拿一天来说就是白天阳气在外。由于心主神志,白天心阳旺盛神志清醒,便是人在白天能够神采奕奕,头脑清晰不犯困的原因。而“心阳”是需要“心血”充养才能焕发生机的。但在我们吃完午餐后,进入胃内的食物需要进行消化,这一过程便会调动人体血液参与其中,协助胃进行消化工作,从而消耗一定的人体阳气。与此同时,在人体阴阳平衡中,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均属阳气,十二点后开始生阴。阳消阴长之时也正是我们进食午餐的时间,于是餐后本就衰微的阳气,还要调动出一部分参与消化工作。原本保障“神志”的阳气丧失殆尽,自然导致“神志”不足,有昏昏入睡的感觉。
由此可见,虽然都是入睡,但午餐后的犯困和夜间的睡眠是两码事。夜间正常的睡眠,是“阳入于阴”“血归于肝”后的正常表现;而午餐后的犯困,是心阳消逝后的表象。因此科学对待这两个时段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为什么说睡午觉 和早睡觉是最好的呢?
子时(晚上23点~次日凌晨1点)和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都是阴阳交替之时。
睡好子午觉,有利人体养阴、养阳。中医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替之际,称为“合阴”,此时阴气最重,而阳气初生。
子时不睡,少阳之气不能及时升起,第二天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同时脏腑气血运行混乱,导致百病丛生。因此要在晚上10点做睡前准备,11点就要进入熟睡。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白天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此时阴气初生,所以饭后可以小寐或入静,30分钟即可,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同时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最后小壹提醒大家,为了晚上能睡个好觉,晚餐一定不要吃太饱。
睡不着可以喝杯热牛奶助睡眠,也可以放点音乐。
办公室的人,午觉还是要睡的,毕竟中午睡一觉,下午才有精力继续上班。
午睡姿势最好是相对舒服点,一般要头高于脚。上班族在办公室午睡,位置要选对,不要正对着空调,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躺着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