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杏林五十载 传道授业为中医
初见甄老,他正在专注的为一位患者诊脉。想是幼承庭教的缘故,年近古稀的老大夫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淡定从容与医者正气。几位徒弟在其身后恭敬站立,求知若渴,观察注视着师父的每个细节,唯恐丢掉任何诊疗关键细节。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笼罩着这位已过花甲的医者,一切都那么平和。
闻之甄老自九岁拜师从医,多年致力于中医典籍结合实际临床实践,在积累大量中医经方活用的同时,根据现代人体质的变化,改进、修正了一系列家传古方。临证五十余载,勤研古籍,博采众长,深谙各种疑难杂症。
甄老切过脉后,思索片刻,示意近身旁的徒弟:“来体会下这一脉象。” 这样身传言教的传授方式,使众弟子受益匪浅。
一位男性患者一坐下来就急忙伸出手腕:“请您给我把个脉!”却见甄老并不直接为其诊脉,而是轻轻展开患者左手仔细端详。患者疑惑:“您这是?”“您瞧,这两个部位是心脏和肝脏反应区,都明显色红偏暗,说明心肝有瘀滞。而且您掌中有‘岛’,看来您有家族’三高‘病史。“ 通过甄老耐心的讲解,患者频频点头,心绪也安定下来,。
详细辩证后,甄老劝慰患者:“您日常不要过于思虑,思虑易耗心血伤脾,日积月累形成您目前这种脾肾阳虚的症状。八味地黄丸和人参归脾丸加减方对症,您先服用20剂再来复诊,其间有问题随时联系。”
诊病间隙,甄老品一口清茶,对徒弟们讲道:“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脾阴虚会导致肠吸收水分过快,但是调理方案不能先滋阴,而应先调肾水。”
甄老经常教导弟子们:“中医是儒医,秉善心,行仁术。” “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老人语重心长的讲:“要注重生命主体,有整体观,司外揣内。通过其外“应”,探知“内藏”。
“气血失和,百病由生",人体气血充足,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才能够得到濡养,才会气色好,会精力旺盛。”甄老劝诫晚生后辈要调节作息规律,适应时令节气,不可熬夜损伤气血。
甄老很推崇 “治未病”的思想理念: “自古有‘上工治未病’,就是说真正的良医可以为患者思虑长久,预测到其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并且及时治疗防患未然。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求索之路啊!“
采访结束时,这位谦虚的医者鬓角斑白,额头微微有汗,却依旧神情专注的为患者诊疗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自己钟爱的中医事业,治病救人,收徒授业。静水流深,传承五代御医精湛之术;悬壶济世,弘扬千年国医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