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成保健乱象整治阻力!174件食品安全等案件移送司法机关——食品行业眼
时间:2019/3/17 浏览次数:408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不断强盛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壮丽诗篇,而且将继续创造奇迹!“保健”在祖国医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各种保健品一直备受社会各领域人士的推崇。但近些年来,传销、夸大宣传、欺诈、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流入市场,导致保健市场乱象重生,严重扰乱了保健市场秩序,不仅使广大消费者财产受损,也影响了百姓健康。
为此,从2019年1月8日起,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等13个部委局启动了“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重大战果。
一、174件危害食品安全等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品和必需品,对维持人体营养和健康,具有关键作用。
食品行业眼注意到,自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规、标准、政策等措施,目的是为了管控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事故、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以多种方式督促食品企业生产安全放心食品,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工人在饼干生产线上操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19年3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
自1月8日开展保健乱象整治行动以来,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查办的所有案件中,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占比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
保健乱象整治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的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取证难、查处难。保健市场违法行为更加隐蔽,证据难以保存。一些违法者为逃避打击,暂时关门歇业、转移经营场所、转入地下经营等,使得执法查处难度加大。
二是理解难。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保健”市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容易被小恩小惠诱惑的心理基础短期内难以消除,甚至容易形成执法办案阻力。
三是认定难。“保健”市场领域广、商品类别多、违法行为复杂,专业性较强。一些违法行为人以合法外衣掩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径,逃避处罚。
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3个部门决定,从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简称“百日行动”)。
在百日行动中,保健食品乱象被列入整治重点。此轮行动方案明确,保健乱象整治的重点行业及领域包括: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食品(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日用家电;玉石器等穿戴用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
执法人员检查保健品
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的重点行为包括:虚假宣传、组织虚假宣传行为;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近年来,保健食品的信誉度和功能遭受了诸多质疑,有些人更是认为保健食品是骗人钱财、损人健康的“不好的物品”。
食品行业眼认为,保健食品背负的这些质疑和误解,并不是保健食品本身的错,而是不法分子采取的违法违规营销行为所引发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向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让不知情的消费者变相吃药,损害消费者人体健康;夸大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宣传保健食品有治病甚至包治百病的功能,延误消费者病情;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降低了保健食品应有的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