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响水爆炸点不足500米,卫生室的村医没有离开
时间:2019/3/27 浏览次数:345
陈家港原名“蛏(chēng)架港”。

由于毗邻黄海、北依灌河,这里曾盛产海鲜,蛏子尤多。当地人告诉记者,数十年前,在陈家港镇,人们常在港汊边搭上架子,把打捞上来的蛏子晒干,故得名“蛏架港”。
在此次响水“3·21”爆炸事故中,陈家港镇是距离爆炸点最近的乡镇。
2004年后,化工园区在当地拔地而起,“开始觉得很好,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比种地要多。”郭伟明(化名)说。
郭伟明是陈家港镇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随着化工园区的发展,环境也日益变差,鱼虾少了,渔业几乎停滞,遇到静稳天气,空气中就会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年轻人大部分都去县里了,再好些的就去市里打工。”郭伟明说,虽然在镇上工作,但数年前,他就已在响水县城买了房,把家安在了那里,自己则每天开车往返,“不想让孩子受罪。”
3月25日,记者来到此次爆炸的核心点——陈家港化工园区天嘉宜化工厂。
沿路上,几乎所有建筑物的玻璃都已被震碎,如同被挖空了眼睛。消防车、警车沿路停放,不时能看到爆炸中被震坏的车辆,玻璃已完全破碎。
此时火势已被完全扑灭,但在核心点,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短短几秒钟,记者的口鼻就明显感到酸涩,救援人员均佩戴防护面具。
记者从响水“3·21”事故现场指挥部了解到,从3月25日上午8时起,消防救援力量对现场开展了新一轮风险点排摸,对发现的风险点逐一落实针对性消险措施,稳妥推进危化品清运工作,保障现场安全,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

此外,强化了空气质量监测,增加监测点位,加密监测频次,由原来每6小时发布一次空气质量,增加到每2小时发布一次,目前事故周边环境空气指标持续稳定达标。
陈家港镇王商村,是此次距离爆炸点最近的村子,王商村村卫生室,就是此次距离爆炸点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

记者看到,震坏的大门已被拆卸,部分天花板也已脱落,诊室的玻璃被震碎,窗户临时用木板和塑料膜挡着,楼道内到处是玻璃渣。

“那里就是爆炸点!”王商村村医袁从伟指着与村卫生室不足500米的爆炸点说。
爆炸发生时,他刚刚来到诊室,“白大褂还没换。”连续几声巨响后,整个村卫生室开始剧烈摇晃,由于穿着厚厚的棉衣且背靠窗户,袁从伟仅有一些轻微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