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tou
首页 > 医界动态 > 【五四百年·追梦青春】80后普外“医哥”姚乐:是医生也是自媒体大咖

【五四百年·追梦青春】80后普外“医哥”姚乐:是医生也是自媒体大咖

时间:2019/5/3 浏览次数:399
相比十年前医患关系有所改善



《白领日志》讲述了4名一心要成为优秀医生的年轻人,在将近一年的科室轮转实习过程中,遭遇了生死考验、医患矛盾以及理想、爱情与现实的冲突后,除了男主角李骏一人坚守之外,其他3人都放弃了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

与《白领日志》中的男主角李骏一样,姚乐也有着“医生梦”。

高考那年,姚乐意识到“不管将人生花在哪一行,人都会变老。那不如就选一个对自己、对人生最有价值的行业。”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姚乐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也是在学生时代,姚乐参与撰写《白领日志》的剧本,并担任男主角。

2009年,本硕连读毕业的姚乐顺利进入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工作和学习,目前,是一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胰肿瘤及胆石症的临床诊治以及基础研究。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生姚乐。 

从毕业到成长为一名主治医生,姚乐见证了中国医患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在《白领日志》中,李骏等一群医学实习生自发在医院的大草坪上习武健身,一旁的新职工培训招牌上书“勤学苦练,强身健体,不求伤人,但求自保”。

姚乐告诉未来网记者,大学时他是跆拳道社社长,影片中这个“黑色幽默”的桥段是自己写剧本的时候加上去的。因为当时的一些关于医患矛盾新闻报道,让他有了习武的冲动。

据丁香园《2018 医疗人才求职就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的一项针对有效样本量 9617 份的调查显示,只有 5.9% 的医护没有遇到过医患纠纷。亲身经历过医患纠纷的医生高达 39.3%,剩余的 54.8% 医生曾目击同事的纠纷遭遇。其中,外科和急诊科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

十年过去了,姚乐表示,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部、检察院、法院等各行各业都在帮助改善医患关系。总体来看,虽然在一些局部还会有,但比起以前,医患关系是有改善的。

据《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整体医疗环境的逐渐改善可能也打消了部分医生跳槽或转行的念头。47.3% 的医生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原单位继续工作是他们的主要趋向。同时,有 24.6% 的医生希望能读书深造,还有 18.4% 表示再也忍不下去,只想立刻跳槽,想彻底离开医疗行业的占 9.6%。


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做科普

然而与十年前不同的还有当前的舆论环境。姚乐表示,如今自媒体崛起,许多医疗事件都是在自媒体中先曝光。许多错误的信息、谣言都在自媒体上不断传播。姚乐认为,医生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本着纯公益、纯科普的目的去做自媒体。“不能将阵地让给贪婪的资本,到最后坑了老百姓。”

2017年,姚乐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我是医哥Dr姚”,针对在日常看病治疗过程中,病人关心的话题、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专业的解读。


△姚乐将自己做肠镜的过程用抖音拍摄下来。

在3月11日的一期推送中,姚乐将自己做肠镜的过程用抖音拍摄下来,“躺在床上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真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姚乐表示,医生生病的时候可能会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但病人却往往很难体会到医生的心情,“因为他没有站到,也很难站到医生的角度上去理解问题。”

1月31日,由国内医事法律专业团队医法汇发布的《2018年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医方因未尽告知义务而败诉的案件数量高达952件,占比42%,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近20%,成为致医方败诉的第一大因素。

《报告》分析,医方败诉主要由于患者的法律意识提升,对自身知情同意权的维护意识越来越强;医疗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的主要证据即为病历材料,而病历材料记录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会直接影响法院对医疗机构告知义务履行情况的判定。且目前医疗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告知多为形式上的告知,不注重告知义务的全面履行。

作为一名普外医生,姚乐每天都要与患者沟通。通过将复杂的医学概念“嚼碎了,吐出来”,用患者能够听懂和接受的方式去了解。姚乐认为,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形象解读能力可以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而这也让他发现自己适合做健康自媒体的潜力。

姚乐表示,以前公立医院,都是出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而如今整个医疗界都认识到要将“关口前移”。 当病人没有进入医院之前,就要让经过训练、具备职业医师资格、专业的医生给老百姓去科普。

截至目前,“我是医哥Dr姚”已经有1万多名粉丝订阅。“红不是目的”,姚乐认为,当有几百万人愿意听你说话,赞成你的立场,“将科学的知识传递出去,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为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姚乐表示,日常写作过程中,会将涉及到自己专业外的文章,给相关专科医生把关,同时也会找一些非医学类的朋友帮忙,看一下文章是否过于晦涩难懂。


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患者被治愈

正如《白领日志》里的台词,“生命是一种死亡率100%的性传播疾病”,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无法避免,而医生则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死亡和病魔打交道的职业。

这是一个让姚乐“至今仍旧为之震撼”的故事:2007年,姚乐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习。那时,他遇到了一位只有10岁左右的小男孩,男孩因为肿瘤被截去了一条腿,只能拄着拐杖。有一天,家长带着小男孩到花园练习拄拐杖,一只蝴蝶突然飞到了男孩面前,没想到男孩竟然拄着拐杖像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孩子一样跑去追蝴蝶。

有些手术在治疗的时候就知道成功的概率不高,即使手术成功,后面的放疗、化疗,让病人能够撑过半年、一年的概率也很低。姚乐说:“但是我们还是热血沸腾、投入了所有去做。”

姚乐认为,“这就是我们的医学,死亡的结局我们都能看的到。但我们不会放弃,我们就是活在此时此刻,像那个小男孩追逐蝴蝶的瞬间一样,追逐那一瞬间的美好。”

也是在这一年,姚乐的父亲罹患结肠癌。姚乐当时请求手术主刀医生,让自己也参与到这台手术中。由于能力所限,姚乐只做了最后的缝皮。“工作就是工作,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不再是谁的儿子,我只是一个医生。”这一次父亲的命保了下来。

2011年,姚乐的父亲再次因为结肠癌进入手术室。而这一次,姚乐知道父亲的癌症已经进入了晚期,治愈的可能性不大。

“无论自己再怎么习惯死亡的过程,心理还是有一丝不一样的感觉。”姚乐说:“医生和儿子两种角色,都是本人。”面对父亲的死亡,姚乐陪着他一直走到最后。

不过对姚乐来说,当医生也不都是生老病死,也有一些令人开心的时刻。姚乐曾经遇到过一名患者住院,他的妻子经常带着当时只有3岁左右的小女儿到医院看望。一来二去,小女孩和姚乐关系熟了,每次到医院都要找他玩。后来护士看到她,直接告诉她姚乐在哪里,让她自己去找。

一次查房,小女孩跑过来,拿着冰淇淋在后面吃。查房的主任对姚乐说,“要不你先去陪她玩吧,要不然我们这边都没办法查房了。”

“当医生的没有一个不希望患者被治愈,如果换位思考,治不好病人那就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对姚乐来说,能够让患者治愈和年轻的病人一起交朋友都是令他开心的事情。

“医生一直都是我梦想中的职业。”姚乐说,经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医生这份职业,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命中完整的有机组成。自己可能没办法做一辈子的临床医生,但是不会离开医院,不会离开医学范畴。

姚乐表示,当今国家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同时医改也进入了深水区。作为青年医生除了钻研技术,学习前辈的高尚医德之外,更要有大局观,积极投身到时代的浪潮里去。
】 【顶部】 【返回

服务邮箱:guoyidashi@163.com  查询和举报邮箱:bjtdzy@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9025938号-2

版权所有:泰斗中研国际医药研究院

主管单位: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  指导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