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tou
首页 > 医界动态 > 85后医生高巍:11年坚守“生死第一关”

85后医生高巍:11年坚守“生死第一关”

时间:2019/5/5 浏览次数:375
高巍是一名85后的青年,2019年是他成为一名医生的第11个年头,现在是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急诊外科医生。



高巍除了要对急诊科抢救室里的120急救患者进行抢救外,还要去清创缝合室进行一些紧急的外伤手术,以及在急诊外科诊室里接诊一些急诊的病患。而针对严重的急诊患者,还要和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此外还需要去急诊留观区查房。

一天下来,高巍需要接诊近60位患者。

最累的时候,高巍3天做了13台手术,做完最后一台手术后,晕倒在了手术边上。

有人曾问高巍当一名急诊外科医生累不累,高巍说:“累,特别累”。

“那你以后还愿不愿意做大夫?”

“愿意。”高巍没有一丝犹豫,说出了这两个字。

高巍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患者对自己说声“谢谢”时,一切都值得。

“无论多么累,我还是想坚守,一直干下去。”


△高巍在急诊外科诊室对急诊的病患进行诊断治疗。


4个笔记本 从急诊医生到全科医生

高巍的母亲曾是一名医务人员,高巍小时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医院。

当看到带着听诊器、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让病患健健康康、开心地离开医院时,高巍觉得医生是一个高尚、伟大的职业。

在那时,高巍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当医生的种子。

大学时,高巍选择了医学的专业,毕业后就去了医院实习。

为了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高巍一边在骨科进修一边去外科进行学习,有时候也会去耳鼻科、内科、妇产科学习。

“一名急诊科医生应该也是一名全科医生,如果你单纯地掌握外科的知识,忽略了其他科的知识,在进行急救时,可能会耽误对病人病情的诊断。”

“20毫升利多卡因,20毫升氯化钠,配比好了之后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需要用注射器一滴一滴的调配,这样的麻醉配方止血效果好,止疼时间长。如果剂量太多,手术中不出血,手术过后会出血过多。”高巍有4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一些手术的小技巧。

高巍告诉记者,在每次进行手术之前,他都会复习一遍手术过程,以及手术过后,也会在笔记本上记上,患者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便于对患者术后的治疗。

作为一名急诊外科医生,高巍告诉记者,希望自己可以尽可能地掌握不同科室的医疗知识。

“因为急诊科医生是在第一时间救治病人,要尽可能更多地了解医疗知识,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对急救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他们进行一个有效的治疗。”高巍不仅掌握了外科的基本医疗知识,同时也对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的知识也非常了解。

“急诊科医生对于急救病人而言,是抢救他们生命的第一关,急诊科医生如果第一时间可以把急救病人的病情处理稳妥,对病人后续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从医11年只有一个想法“拼尽全力救治病人”

当医生11年,高巍最不希望看的一张表——病危通知书,也是最不想把自己的名字签在那张表上,因为那意味着一个生命有可能就此结束。

有一次,高巍所在的医院接到了一个急救电话,当时高巍正好是120急救车的随车医生,接到急救电话后,高巍一边告诉病人的家属如何对病人做准确处置,一边和护士准备好救治的医疗设备。

“作为120的随车医生,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且打电话告诉病人的家属应该怎么对病人进行急救。”

救护车上,只有高巍一个医生和另一名护士。在长达近30分钟的车程中,护士在高巍的医嘱下,对病人进行扎液、监护、吸氧、加药。而高巍自己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

高巍一手握着车把手保持身体平稳,一只手对昏迷的病患进行心脏复苏按压的急救操作。


△高巍是一名85后的青年,2019年是他成为一名医生的第11个年头,现在是北京市密云区医院急诊外科医生。

高巍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刚刚成为一名医生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心脏复苏这项急救技能,高巍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后,利用医院的模拟人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心脏复苏的练习。

由于心脏复苏需要每分钟100-120次,按压的深度要达到5-6cm。训练时,高巍都需要跪在地上,每次结束后,高巍的手掌和膝盖都会泛红,而由于长时间的跪在地上,双腿有时会麻木。

一般在抢救室里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按压时,每隔3到5分钟会轮换医生,进行交替操作。

而在那次急救中,高巍一个人单手对患者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心脏复苏。

当救护车到达医院的急诊科时,高巍将昏迷的病患交给了另一位急诊科医生。由于长时间对病患进行心脏复苏操作,高巍全身都湿透了,当脱下手套后,高巍的手心全是汗,汗水将手指浸湿地有些泛白。

“那个时候已经完全脱力,都不能走下救护车。”休息了3、5分钟后,高巍走向了急诊科抢救室,与值班的医生一起对病患进行抢救。但是那位病患由于病情的原因,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高巍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但是无论病人的病情如何危重,只要有一丝的可能,我们就会拼尽全力去救。

“当时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要把病人救活,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累。”

高巍的家离医院不到3分钟分钟的距离,高巍告诉记者,这样是方便当遇到一些紧急的事件时,自己可以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对病患进行救治。

有一次凌晨,响起救护车的声音,正在家熟睡的高巍下意识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掀开被子,准备穿衣服,嘴里念着“出车,出车”,等准备穿着拖鞋冲出卧室时,才发现自己是休息的状态,值班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去急救的路上。


对于医生而言,医术、医德缺一不可

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高巍告诉记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要对患者有温情。

“有的时候病人不理解医生对疾病的解释,他会跟你吵,跟你闹。当医生的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对病人有耐心,给病人解释清楚,不耽误病情的治疗。”

高巍表示,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只有医术,对病人比较冷淡,也不算是一个好医生。

“医术和医德缺一不可。”

在高巍的笔记本里记载了一些病人的病情,比如术后如何恢复,如何换药等。

有一次,一位老人的手意外受伤了,需要进行肌腱缝合手术,当老人问高巍手术费需要多少时,这位老人掏出一手绢,里面裹着几十块钱,问高巍“手术费够吗?”

当时这位老人需要进行紧急手术,要不然会耽误病情。高巍在了解这位老人的家境后,将自己半个月的的工资为老人垫付了手术费。

“手术做完了,肌腱也缝合了,吃了药,也打了破伤风。”高巍说,只要不耽误病人的病情治疗就行。



△高巍在诊断病患的病情。(赛孟琦摄)

工作时,高巍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病人的疾病治疗好。工作外,他化身急救知识的宣传者。

高巍不仅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也是医路向前公益急救培训创始人、急救者联盟创始人之一。

“因为我看到好多病人,因为对疾病错误的认知,以及一些家属对病人进行错误的急救,而耽误病情。”工作之余,高巍会进行一些关于急救知识的宣讲。

而对于家人而言,高巍亏欠的太多。

在成为医生的11年里,高巍陪父母一起过节的日子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而几乎每年中秋节、春节,高巍都是在病房里与病人一起度过。

“作为一名医生,排在第一位的是病人,其次才是家人。”高巍告诉记者。

当急诊科医生后,高巍永远穿的都是运动鞋,只是为了可以在第一时间跑到病人身边对他们进行抢救。

对于每一位突发病的患者来说,他们在医院接触到的第一位医生就是戴着口罩的急诊科医生。有时候患者甚至不知道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那位医生的名字,就由主治大夫治疗,也来不及对急诊科医生说句“谢谢”。

高巍告诉记者,只要病人能脱离生命危险,得到妥善治疗正常就足够了。

“滴滴滴......”急诊科抢救室里,体征器上的数字在闪动着。高巍像往常一样在急诊科抢救室里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并怀着一个念头“拼尽全力救治病人”抢救病患。
】 【顶部】 【返回

服务邮箱:guoyidashi@163.com  查询和举报邮箱:bjtdzy@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9025938号-2

版权所有:泰斗中研国际医药研究院

主管单位: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  指导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标准与认证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