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建设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医药大有作为
时间:2019/6/4 浏览次数:291
近日,国医大师孙光荣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传承·融合·创新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三大攻坚战》一文,提出要打好传承这一中华文明保卫战、融合这一健康服务阵地战、创新这一知行合一持久战,生动诠释中医药发展之精髓,道尽中医药源流之气魄,彰显中医药造化之神韵。
把握好中医药的发展之机
中医药的“天时之机”,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大势上谋划中医药、从大局上推进中医药,将“中西医并重”写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明确了中医药“五种资源”定位,形成“六位一体”协调发展新格局。认识之高度、实践之深度、影响之广度,前所未有。
中医药的“地利之机”,在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医药热”席卷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早已呈现燎原之势。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同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向全球推介,越来越成为卫生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中医药的“人和之机”,在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快速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服务于社会全人群、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链条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山东为例,2018年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4468万,较2012年增长了84%,年均增长率近15%。
中医药天、地、人三才之机遇,必将推动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选择,往往是基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单复制西方国家“高投入”的医药卫生制度是走不通的。要以较低成本保障近14亿人民的身体健康,既要“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要坚定不移走“中西医并重”道路,发挥好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牢牢坚守的基本方针。
如何发挥好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概括来讲,在发展思路上要做到“四个坚持”,在工作重心上要实现“四个突破”,保障机制上抓好“四个落实”。
把握好中医药的发展之机
中医药的“天时之机”,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大势上谋划中医药、从大局上推进中医药,将“中西医并重”写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明确了中医药“五种资源”定位,形成“六位一体”协调发展新格局。认识之高度、实践之深度、影响之广度,前所未有。
中医药的“地利之机”,在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医药热”席卷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早已呈现燎原之势。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同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向全球推介,越来越成为卫生健康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中医药的“人和之机”,在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快速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服务于社会全人群、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链条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以山东为例,2018年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4468万,较2012年增长了84%,年均增长率近15%。
中医药天、地、人三才之机遇,必将推动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选择,往往是基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单复制西方国家“高投入”的医药卫生制度是走不通的。要以较低成本保障近14亿人民的身体健康,既要“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要坚定不移走“中西医并重”道路,发挥好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对长期以来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坚持、继承、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必须牢牢坚守的基本方针。
如何发挥好中医药在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作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历史使命。概括来讲,在发展思路上要做到“四个坚持”,在工作重心上要实现“四个突破”,保障机制上抓好“四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