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随笔 | 立秋之后话百合
吃百合很费事。先要把百合剥开,不少瓣尖上还有一点焦黑,要逐片轻轻撕下,伴随着“丝丝”一声,可以带下一层薄膜,透明的,比笛膜还薄。当年外婆说,不去它,百合更苦。
百合是苦的。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吃百合,就因为那种苦味。但我喜欢外婆做的百合红枣糯米粥,放点白砂糖,又香又甜,那点苦味已经浑然不觉。外婆说,百合补肺,吃了不咳嗽。
学中医之后,我才知道百合确实是一味药,还能够安神。东汉的《伤寒杂病论》里居然还记载一种以百合命名的疾病,叫百合病。这种病表现非常怪异,用张仲景的话来说就是“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
很长时间我不明白这是什么病,临床多了才发现,百合病其实就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江南的秋天,秋雨淅沥,秋风萧瑟,人们不免平添几分忧愁。于是,失眠、胸闷、烦躁、疲劳、口干舌燥等症状就出现了。这正是吃百合的最佳人群。
百合能消除莫名的烦躁,睡觉之前吃点放糖的百合羹让人安眠。如果症状严重,百合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还有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
我用百合,常与温胆汤、酸枣仁汤同用,对于那些百般无奈、虚烦不眠的患者,此方有助眠安神除烦的效果。但说实话,百合药效相当平和,单用百合,与其说是服用的效果,倒不如是剥百合、聊家常、然后品尝百合的过程,倒也可以化解秋天的悲愁。
想起当年剥百合时的外婆最安闲,她会边剥百合,边给我们讲故事,内容大多是《珍珠塔》《玉蜻蜓》等传统戏的情节,等到百合剥完,外婆就会去煮百合。百合糯软,红枣鲜甜,外婆看着我们吃百合,特别高兴,常常帮我们碗里加上一大勺白糖。